病虫害监测、鉴定及绿色防控认准泽农生物

专业小麦条锈病识别技术与流行规律!

返回列表 来源: 发布日期: 2021.02.17

小麦条锈病是影响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生物灾害,对小麦生产具有危害,号称“国病",流行年份可导致小麦减产40%以上。其病原菌可随高空气流远距离传播,具有暴发性和大区流行的特点。我国是世界上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大、危害损失重的国家之一,病害发生流行规律比其它国家更加复杂多变,自成独立的流行体系,常年主要发生地有甘肃、宁夏、新疆、青海、陕西、湖北、河南、河北、山东、山西、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、重庆等省区。

一、小麦条锈病识别

小麦生产中发病严重的条锈病与叶锈病、秆锈病在症状上容易混淆。一般小麦条锈病菌夏孢子堆成条状;叶锈病菌夏孢子堆近圆形,较大,不规则散生,主要发生在叶面,成熟时表皮开裂一圈;秆锈病则多发生于茎秆,病斑大

而红,这些都有别于条锈病,基层工作者总结的一句“条锈成行、叶锈乱、秆锈是个大红斑"较好地概括了3种锈病的症状特征。实际工作中,若一时难以区分,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可快速区分条锈和叶锈,即取少许夏孢子放在载玻片上,往孢子上滴一滴浓盐酸后镜检,若观察到孢子内原生质收缩成数个小团即为条锈病菌,收缩成一个大团则是叶锈病菌。

未标we题-1

二、小麦条锈病流行规律

小麦条锈病菌主要以夏孢子在小麦上完成周年的侵染循环,转主寄主为小檗。其侵染循环可分为越夏、侵染秋苗、越冬、传播导致春季流行4个环节。

其中越夏多在自生麦苗上,期间有多次再侵染,越夏后传播侵染秋苗后有2、3次再侵染进人越冬,陕南、鄂西北、豫南及西南冬繁区冬季仍有2、3次再侵染,形成春季菌源,传播后导致河南大部、河北、山东、山西、安徽、湖北、江苏、四川、陕西等小麦主产区春季流行,春季流行期有3、4次再侵染。

各期完成1次侵染的时间与当地品种和温度有关,少则7-9 天,多则可达20 天以上。小麦条锈病菌在我国陇南陇东、川西北、青东、宁南等地夏季热的月份旬均温在22 ℃以下的地区越夏,成为秋季菌源基地。秋季越夏的菌源随气流传播到冬麦区后,遇有适宜的温湿度条件就能侵染冬麦秋苗,秋苗的发病开始多在冬小麦播后1个月左右。如2017年四川省梓潼县东石乡柴坝村冬小麦10月 20日播种,11月20日就见病了秋苗发病迟早及多少,与菌源距离和播期早晚有关,距越夏菌源近、播种早则发病重。当平均气温降至1-2 ℃时,小麦条锈病菌开始进人越冬阶段。

未标wwe题-1

翌年小麦返青后,春季菌源基地越冬病叶上的夏孢子开始传播扩散,或病叶中的菌丝体复苏扩展,当旬均温上升至5 ℃时显症产孢,如遇春雨或结露,病害扩展蔓延迅速,孢子借助高空气流远距离传播到小麦主产区引致春季流行危害,成为该病主要为害时期。早春低温持续时间较长,又有春雨的条件下发病重。

品种抗病性差异大,但大面积种植具同一抗源的品种,由于病菌小种的改变,往往造成抗病性丧失,导致病害流行。

苏州泽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团队致力农林学昆虫研究,掌握核心技术小麦条锈病防治资源。目前已与南京林业大学、苏州大学、浙江师范大学及新加坡国立大学科研合作,致力于打造绿色环保产业。





【相关推荐】

咨询热线

400-1579-1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