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虫害监测、鉴定及绿色防控认准泽农生物

杨黄卷叶螟生物特征小细节与防治方法小百科!

返回列表 来源: 发布日期: 2020.08.15

杨黄卷叶螟又名黄翅缀叶野螟,属鳞翅目,螟蛾科。主要为害杨、柳等林木,是廊坊地区主要林业有害生物之一,也是重点防治对象。该虫在廊坊地区均有分布,以幼虫在嫩叶上吐丝、缀叶取食,常常造成大量叶片被吃光,形成秃梢,严重影响苗木和幼林生长发育,使树势衰弱。

 未文章标题-1

一、形态特征

1.成虫

体长约13 mm,翅展约30mm头部褐色,两侧有白条。胸、腹部背面淡黄褐色。触角淡褐色。下唇须向前伸,末节向下,下面白色,其余褐色。前、后翅金黄色,散布有波状褐

纹,外缘有褐色带,前翅中室端部有褐色环状纹,环心白色。

2.卵

扁圆形,乳白色,近孵化时黄白色卵粒排列成鱼鳞状,相集成块或条状。

3.幼虫

体长15-22mm,黄绿色;头两侧近后缘有1个黑褐色斑点与胸部两侧的黑褐色斑纹相连,形成1条纵纹;体两侧沿气门各有1条浅黄色纵带。

4.蛹

长15mm,宽4mm,淡黄褐色,外被一层白色丝织薄茧。

二、生物特性

该虫在廊坊地区1年发生4代,以初龄幼虫在落叶、地被物及树皮缝隙中结茧过冬。来年4月初越冬幼虫开始出蛰为害,5月底6月初,幼虫老熟化蛹。6月上旬,成虫开始羽化,中旬为出现盛期。第二代成虫盛发期在7月中旬,第三代在8月中旬,第四代9月中旬,直到10月中旬仍见到少数成虫出现。

 杨黄卷叶螟成虫白天多隐藏于棉田、豆地及其它的作物或灌木丛中,夜晚活动,趋光性强。1盏40瓦的黑光灯,一夜能诱到成虫3000多只。卵产于叶背面,以中脉两侧多,成块状或长条形。每块有卵50、100余粒。幼虫孵化后分散啃食叶表皮,并吐出白色黏液涂在叶面,随后吐丝缀嫩叶呈饺子状,或在叶缘吐丝将叶折叠,藏在其中取食。幼虫长大,群集顶梢吐丝缀叶取食,多雨季节猖獗,3、5 d 内即把嫩叶吃光,形成秃梢。幼虫极活泼,稍受惊扰,即从卷叶内弹跳逃跑或吐丝下垂。老熟幼虫在卷叶内吐丝结白色稀疏的薄茧化蛹。

 未标文章题-1

三、防治方法

1.人工防治措施

6月上旬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,效果明显。

2.化学防治方法

4月初杨树萌芽后越冬幼虫开始出蛰为害时,每亩喷洒20%除虫脲2-4 g、1.8%阿威菌毒乳油2-5 mg/kg和每亩喷洒25%灭幼脲3号悬浮剂30-40 g等药剂均有良好效果。

3.保护利用天敌

赤眼蜂是杨黄卷叶螟卵期的主要天敌之一,在自然界中能够有效控制其发生及危害。细菌、寄生蝇等在其幼虫期也具有明显寄生效果。因此,在防治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使用对天敌有害的化学农药,保护天敌。

苏州泽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团队致力农林学昆虫研究,掌握核心技术杨黄卷叶螟防治资源。目前已与南京林业大学、苏州大学、浙江师范大学及新加坡国立大学科研合作,致力于打造绿色环保产业。

 

【相关推荐】

咨询热线

400-1579-1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