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虫害监测、鉴定及绿色防控认准泽农生物

绿尾大蚕蛾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与防治规律!

返回列表 来源: 发布日期: 2021.04.28

榆树寿命能够达到上百年,在城市绿化中占有重要地位。榆树叶片单位面积吸粉生率居乔木之首。近年来,随着榆树病虫害不断增多,使得榆树受到一定程度的危害。要使得榆树能够生长良好,就要保证榆树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。近两年绿尾大蚕蛾危害较大,经过许多林保工作者防治试验,取得了初步成效,总结如下。

一、形态特征

蛹:长42-44 mm,椭圆形,紫黑色。茧长44-48 mm,椭圆形,丝质粗糙,灰褐色到黄褐色。

卵:扁圆形,直径2 mm,初绿色,近孵化时褐色。

幼虫:体长86-98 mm,体黄绿色、粗壮,被污白色细毛。体节近六角形,着生肉突状毛瘤,前胸5个,中、后胸各8个,腹部每节6个,均具白色刚毛和褐色短刺。1-8腹节气门线上边为赤褐色,下边为黄色。腹面黑色,臀板中间及臀足后缘具紫褐色斑。胸足为褐色,腹足为棕褐色。

未标文题-1

成虫:绿尾大蚕蛾体长30-38 mm,翅展114-128 mm体格粗壮,体被白色絮状鳞毛。触角黄褐色羽状。复眼较大,近球形,黑色。翅淡青绿色,基部具白色絮状鳞毛,前翅前缘具白、紫、棕黑三色组成的纵带一条,与胸部紫色横带相接。前、后翅中部中室端各具椭圆形眼状斑1个,从斑内侧向透明带依次为黑、白、红、黄四色构成。腹面色浅,足紫红色。

二、发生规律

一年发生2 代,以蛹在近土面的树枝或灌木枝干上越冬。翌年5月中旬羽化、交尾、产卵。卵期10 余天。1代幼虫于5月下旬到6月上旬发生, 7月中旬化蛹,蛹期10-15天。7月下旬到8 月为1代成虫发生期。2代幼虫8月中旬发生,危害至9月中下旬,陆续结茧化蛹越冬。

成虫昼伏夜出,有趋光性,日落后开始活动,晚8-11时活跃,飞翔力强。卵喜欢产在叶背或枝干上,有时雌蛾跌落树下,把卵产在土块或草上,常数粒或偶见数十粒产在一起,成堆或排开,每雌可产卵200-300粒。成虫寿命7-12天。初孵幼虫群集取食,2-3龄后分散。取食时先吃完一张叶片再危害邻叶,残留叶柄。幼虫行动迟缓,食量大,每头幼虫可食100多张叶片。幼虫老熟后于枝上贴叶吐丝结茧化蛹。2代幼虫老熟后下树,附在树干或其他植物上吐丝结茧,化蛹越冬。


未文化在那个标题-1

三、防治方法

1. 人工防治。5月下旬到8月中旬经常巡视果园,人工捕捉幼虫。秋后到发芽前清除落叶、杂草,并摘除树上虫茧,集中销毁处理。

2. 灯光诱杀。成虫羽化盛期,用黑光灯诱杀成虫。

3. 喷药防治。幼虫孵化盛期及3龄幼虫前为合适的防治时期。此时幼虫只在树冠外围部分枝条嫩叶上取食,可选用 2.5%敌杀死乳油2 500倍液,或40%乐果乳油800-1 000倍液喷雾防治,效果较好。

苏州泽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团队致力农林学昆虫研究,掌握核心技术绿尾大蚕蛾资源。目前已与南京林业大学、苏州大学、浙江师范大学及新加坡国立大学科研合作,致力于打造绿色环保产业。


【相关推荐】

咨询热线

400-1579-116